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招聘 > 教职工招聘 > 武汉大学招聘大批博士担任辅导员引热议!博士当辅导员是屈才吗?
武汉大学招聘大批博士担任辅导员引热议!博士当辅导员是屈才吗?

发布:2021-02-03 12:39:59  关注:33531次

近日,一则武汉大学辅导员招聘录取公示引起社会热议。录取名单上的新晋辅导员学历清一色为名校硕博士,甚至还有海归的名校博士。讨论中不乏学历贬值、博士“内卷”等声音。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2019年高校招生人数突破900万大关,大学生群体规模日益庞大,结构更趋多元,校园与社会的互动性趋强,心理问题集中凸显,大学生的管理与服务难度系数越来越大。这自然需要更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其中,开展相应的辅导工作。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之后,人们的观念也不该再停留在之前精英教育时代,更不应以过时的观念看待时下的教育实际,不宜用老观念来审视北清硕博“下余杭”的选择,这次博士当辅导员的事件也是同理。

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服务本来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2017年,教育部印发文件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要按1:2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一些高校也明确规定,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有一线辅导员工作经验。博士当辅导员等现象的出现,离不开高学历人才供需结构变化的大背景。2003年前后,每年高校引进教师高达16万人,硕士甚至本科毕业生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份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而近几年,高校每年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仅3万人左右。在人力资源供给侧,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高校每年博士招生人数仅几千人,硕士也不过几万人,而在2020年,硕士招生人数已突破100万人,博士招生人数也已超过10万人。这种供需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相同就业岗位平均学历层次的提升。

除了供需结构变化外,对于高学历人才本身来说,无论是选择进高校当辅导员,还是去街道办甚至是中小学,都是他们对就业待遇进行现实衡量后的经济理性选择。就拿当辅导员来说,不仅存在未来转至科研岗的可能,而且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有形无形的待遇也不算低,对不少博士生来说,算得上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工作。

当然,其中也多少暴露出一个已被聚焦多次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人明明不想做学术,却还是要攻读博士学位?实际上,对于很多人而言,“读博”更多是一个惯性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挑战,不少人一路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步步攀登直至登顶。然而,他们中很多人在明知没有专业前景的领域苦苦读完博士,然后去做一份完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一名博士的养成,占用并耗费不少优质的教育资源。当利用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的博士去从事了与自身专业无关的辅导员,是否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这种质疑也频频出现相关的讨论中,说到底,这背后是对博士培养制度的发问与反思。新时代的大学教育对辅导员岗位的要求非常高,博士去当辅导员本质上不存在浪费,不过其中的问题也值得探讨。具体来说,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还存在两个显著问题:一个是学科结构问题,一个是微观的研究方向问题。

近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大涨,其中增长大多来自人文社科专业,相较理科生,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生想要获取一份体面或者有竞争力的工作,似乎难度更大。当然,这可能无关学科价值高低的问题,主要还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科技创新的现实需求,无一不指向理工科人才的培养。2020年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进一步释放了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扩招的信号。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博士生的扩招,应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当这种结构的调整与社会需求结构匹配度日趋接近,自然可以减少讨论中所提到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

至于研究方向,目前大量的研究生培养,往往是基于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甚至就是写论文的需要进行简单复制,离实际需求太远,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立足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进行研究,或许才能真正展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价值。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责任编辑 彭云鹤)

推荐:更多教职工招聘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于,转载请必须注明,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